今天非得唠唠这个企业户外拓展的事儿。上个月我们公司不是也搞了嘛当时通知一发到群里,那叫一个哀鸿遍野!群里刷屏都是“放过我!”“周末睡懒觉不香吗?”“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干”连我这个还算爱动的人,心里都打鼓,寻思着又要浪费时间听鸡汤、搞些尴尬游戏了。领导笑眯眯地说这回是找的专业户外拓展公司来搞,包管不一样。行,硬着头皮去呗。
开始:一片散沙,干啥啥不熟
那天一大早就被拉到一个郊区基地。一下车,嚯,好家伙,放眼望去全是“熟悉的陌生人”。平时在工位上,你看我写代码,我看你写方案,顶多茶水间点点头,知道是同事,但也就仅限于此了。连名字都叫不全,更别说了解对方啥脾气、有啥本事了。破冰环节,教练让大家手拉手围圈,那叫一个别扭!好几个同事,特别是研发那几个死宅小哥,脸都红到脖子根了,手僵硬得跟木棍似的。
当时我心说,得,这不就印证了我的想法嘛花钱买尴尬来了。
过程:项目开整,不合作真不行!
结果!重点来了,真开始玩项目了,我发现这玩意儿还真有点用。不是光喊口号那种。
- 第一个好处:冰是真破了! 比如说那个“雷阵取水”,规则一大堆,单靠一个人干瞪眼绝对不行。我们组就有个平时沉默寡言的测试妹子,关键时刻思路贼清晰,三两下就把大家混乱的信息捋顺了,指挥得明明白白。我当时就惊呆了,心里直呼“深藏不露!”还有那个“鼓动人心”,十来个人一起颠球,要求节奏绝对一致。开始那几次,球一上去就飞了,急得隔壁组一直嗷嗷叫。你扯一下绳子,他拉一下鼓面,稍微用力大点或者慢点,球就歪了。没办法,只能逼着我们互相观察、互相喊话,慢慢找那个“劲儿”。等后来真连续颠了几十个,那成就感,真不是一个人干完活能比的!整场下来,明显感觉大家之间那种僵硬的气氛没了,开玩笑也敢了,互相叫外号也有了。
- 第二个好处:协作?那是被逼出来的! 最绝的是下午那个“穿越电网”。模拟的场景是得把人从“电网”上的洞一个个运过去,身体不能碰到线,否则全员重来。看着那些大大小小的洞,再看看队伍里几个块头大的兄弟,我都替他们捏把汗。这玩意儿靠光靠蛮力?靠个人英雄主义?完全行不通!必须有人组织、有人托举、有人保护、有人接应,还得时刻沟通调整策略。我记得特别清楚,抬我们组一个最壮实的技术大哥时,所有人都围着他,屏住呼吸,抬脚的、抱腰的、托头的,还有两个专门在旁边保护防止他撞到网线的,整个流程一气呵成。放下他的瞬间,大家直接蹦起来欢呼,那种齐心协力的感觉,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噼里啪敲键盘,八辈子都感受不到。当时就觉得,以后再遇到需要跨部门协作的难搞项目,脑子里自动就会跳出一起抬人的画面,互相埋怨的心思先减三分。
- 第三个好处:劲儿往一处使,原来感觉还不错 那个大型项目记不清叫啥了,反正就是需要整个团队分成几拨人,接力完成不同部分的任务,目标是共同凑齐资源达成一个总目标。信息不对称,沟通还不及时。有好几次,前面小组辛辛苦苦拿到的东西,后面小组用不上,急得跳脚。教练就在那喊:“你们是一个团队!别忘了最终是为了同一个目标!” 后来没办法了,只能推举临时“指挥”,每个小组留人做“联络员”,跑来跑去传递关键信息。当所有小组的任务都完成,拼凑出那个最终成果时(好像是画了个公司logo啥的),全场都沸腾了,鼓掌声欢呼声一片。那一刻的感觉很奇妙,就觉得虽然平时在不同部门干着不同的活儿,但说到底都是一条船上的。那种“劲儿往一处使”的归属感,一下子出来了。
结束:感觉真不一样了
等折腾一天回到公司,累是真累,但再看到那些白天一起“摸爬滚打”、互相扶持的同事,感觉完全不一样了。食堂吃饭能自然拼桌聊聊项目里的糗事,茶水间碰见也会问句“那天你负责那块后来咋搞定的?” 团队群里聊工作的氛围,都少了很多公事公办的冰冷。
通过这回亲身体验,我觉得企业找户外拓展公司,真不只是老板钱多没处花,或者搞搞形式主义。这玩意儿,核心就是:
- 破冰贼快:一次疯狂玩闹,比开十次部门例会都管用。
- 逼你合作:不是领导嘴上说“要协作”就能协作,得让你真碰上不协作就干不成的事儿,才知道协作多重要。
- 感觉真爽:一起经历点小困难、达成个小目标,那种“我们是战友”的感觉,自然而然就来了。
回头想想,要是光在会议室里干讲团队精神,效果?哼哼,想想刚下车时那场面就知道了。谁要是再抱怨公司搞拓展,我第一个跳出来说:去试试!比你想象的有用!我们领导后来复盘会上憋着笑,得意地问我们:“咋样,我说管用?” 大家伙儿这回都只能点头认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