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捣鼓祭天流程的实操经历,纯属野路子摸索,有啥不对的地方各位多包涵。
前阵子看古装剧,老看到皇帝动不动就祭天,感觉贼有仪式感。我寻思这玩意儿到底是咋回事?是不是特别复杂?一拍脑门决定自己动手试试,就当是个大型沉浸式cosplay加手工课了。
那真是两眼一抹黑!啥是祭天?流程啥样?要准备完全不懂。第一步就是疯狂查资料,翻历史书、找纪录片、甚至扒了扒老帖子。折腾了几天,结果发现说法五花八门,不同朝代还不一样,看得我头大。心一横:不纠结了,捡个大概框架自己拼凑个简化版,能走通就行!又不是真给老天爷递报告。
核心目的搞清楚了:大概就是准备点东西(祭品),找个日子(吉时),说点话(祝祷),处理掉(燔燎),表示“老天爷您看,我可尊重您了”。
这步最费劲。总不能用真牛真羊?咱也没那条件。决定用模拟的代替品。厨房里就成了我的宝藏库:
找地方也费劲。小区里肯定不行,怕被围观。瞄上了郊区一个小土坡,周围没啥人,视野还算开阔。
挑了个大晴天下午去了,东西背了一大包,跟逃荒似的。到了地儿,第一步就慌:方位咋摆?东南西北搞了半天!只能按感觉来:香炉摆中间,前头放肉肉和水果,酒盅放旁边。
点香最搞笑,风大!打火机点了好几次才着,香灰还差点掉在肉上。等香烟袅袅升起,勉强有点那个意思了。
接着就是“读稿子”环节。没错,我写了篇小学生朗诵作文般的祝祷词,大意就是感谢风调雨顺、人民安康(虽然管不着)、保佑我别被蚊子咬得太狠之类的。硬着头皮大声念出来,感觉贼羞耻,还好没人听见。
然后是关键的“献礼”和“燔燎”。把酒倒在地上(白瞎老白干了),肉和水果象征性地“举”一下,算献给虚空了。拿小盆,把那些写的祭文、祭品包装纸(仪式感!)点着烧了。风一吹,火星子带着灰呼呼往上飘,别说,看着纸灰往上飞,那一刻竟然真有点“上达天听”的错觉。
等火彻底灭了,浇了好多矿泉水,确认没火星子才敢走。残羹剩肉(主要是那几块肉)打包带回家,不能浪费嘛酱牛肉味道还行!
搞完这一整套,腰酸背痛。虽然全程充满了我拙劣的模仿和自娱自乐,但确实有种完成了个大任务的感觉。你说封建迷信?我觉得更像一场对传统文化好奇心驱使下的深度体验,重点是动手和参与的过程。
最大收获?古人搞个祭天真不容易!费钱费力费脑子!咱们现代人就当是了解古人沟通天地的方式,体验过,知道咋回事儿,也就够了。以后再看到祭天的场景,大概能猜到他们在捣鼓啥了,而不是只会说“哇!好多人摆了好多吃的!”
admin@youweb.com
扫一扫,添加微信
Copyright © 2025 太原陇鼎网站建设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:吉ICP备202401473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