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到公司里大家天天忙工作,同事之间跟陌生人似的,我就觉得憋屈。那天看团队开会,谁都不说话,眼神飘着,明显心没在一块儿。我就琢磨,这不行,得想个法子把人心聚起来。正好刷手机时看到别人搞公司俱乐部挺火,就一拍大腿,决定自己也试试。
我先拉了几个关系好的同事,搞了个小群问:“咱弄个俱乐部咋样?”结果没人理我,群里死气沉沉的。我就急眼了,直接在公司内部通讯软件上群发消息,用了个简单标题——《哥们儿,一起来玩呗,俱乐部招人!》。内容就写:“爱玩啥咱来读书、运动、打游戏都行,别装高冷。”没想到,半小时内就有十多人点赞,可一细聊,一半人反悔说“没时间”。我气得够呛,但还是没放弃。
之后我找经理商量,死磨硬泡要了点小预算,买点饮料零食当吸引点。又拉了俩热心肠的同事当帮手,我们仨搞了个简单方案:先从读书俱乐部开始,每周五下班后聚会半小时。计划挺可真开始报名时,第一周就五个人来,全是技术部的哥们儿,其他部门直接无视我。我差点泄气,但想着既然开了头,不能这么草草收场。
第二周我改策略,用公司会议室搞分享会,主题是“聊聊职场烂事儿”。这回拉了宣传海报贴食堂,还群里发红包预热。一下子来了二十多个人,乱哄哄的。大家喝饮料吃零食,七嘴八舌吐槽老板、加班、项目卡壳,笑声骂声混一块儿。我原本担心搞砸,结果发现,平时不说话的营销小王和开发小李,居然勾肩搭背聊起球赛来了!原来,这就是好处:让大家放下紧张,面对面唠唠心里话,团队气氛立马轻松了。
坚持了一个月,聚会人越来越多。第三周,我们改玩桌游,分组对抗。玩得时候,客服组小张和设计部老赵搭档抢牌,配合得贼溜,赢了就击掌庆祝。散了后,小张还发消息谢我:“哥们儿,这回玩得爽,终于认识新人了!”我一看,这不就是跨部门混熟了,合作起来也不别扭?大伙儿工作里也少吵架,开会不再是你瞪我、我瞪你了。
后来有个部门项目赶工,压力大得吓人。周五聚会时,我就提了一嘴:“谁在项目上熬不过咱一起吐槽减压。”当场七八人举手嚎叫,像开诉苦大会。聊完后,有些人说心里好受多了。第二天上班,一个平时蔫巴的哥们儿精神抖擞干活,跟我说:“昨晚回去睡得香,今天效率翻倍!”哈,我明白另一个好处了:俱乐部就是减压阀,让人工作时不那么累,状态好多了。
三个月下来,俱乐部搞了十几次活动,读书、户外跑啥的都有。团队整体像打了鸡血,凝聚力强不少。有次公司团建,大家自然凑一块儿,不像以前分帮分派。部门老大还说:“你小子搞的这个不错,下季度奖金给你多算点!”更夸张的是,半年后业绩报告出来,团队项目进度快了不少,成员跳槽率也降了。
回看这一路,好处都藏在细节里:从开始的死气沉沉,到现在的活络劲儿;大家愿意互相帮;干活不拖沓;新人入职也有人带;整体就一帮人真正成了一伙。我就是个普通员工,这趟折腾证明了一点——搞俱乐部不算啥大动作,但实实在在把人心捆一块儿了。后来我还把经验发群里教别人,老板听说后直夸:“简单管用,多来点这种事!”
admin@youweb.com
扫一扫,添加微信
Copyright © 2025 太原陇鼎网站建设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:吉ICP备202401473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