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开完季度会,我们头儿把我拽到茶水间,神神秘秘地说:“今年要搞‘特色创建活动’,你是年轻人,点子多,就交给你牵头弄个计划出来!”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,这玩意儿听着就虚,去年别的部门搞成啥样大家心知肚明——不就是年底突击写份材料交差嘛
但今年头儿说不行,必须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有亮点”。得,硬着头皮上!我心想既然要搞,就别糊弄,弄点大家真能参与、真有点意思的东西。
我把自己关在会议室,摊开笔记本开始琢磨。什么“特色”、“品牌”、“创新”,这种词写进标题容易,但具体干越想越懵。我干脆把这些高大上的词都划掉,只问一个问题:咱单位的人,平时最缺啥、最烦啥、最想要
第二天,我没忙着写方案,揣了个小本本,跑到各个科室串门子聊天去了。找老张师傅抱怨工作太枯燥,跟刚来的小李聊压力大,甚至中午蹲在食堂听阿姨们唠嗑。
听到这儿,我心里有点谱了:咱别老想着“创特色”,先把“特色”从同事们的抱怨里揪出来。
我跟行政的刘姐一拍即合,决定先在食堂搞个“小动作”。我们拉着食堂师傅,在一个周五中午搞了个“打饭送技能”活动:
效果简直炸裂!那天中午食堂比过年还热闹。老赵居然主动去学做饼干了,说回去哄孙子;小李拉着不爱动的老王去学拉伸;连平时严肃的领导都来掐了根绿萝枝!更重要的是,大家边吃边玩边学,不同科室的人自然就聊起来了,笑声比平时大多了。
这个小实验给我打足了鸡血:这接地气的“小玩意”,不就是领导要的“特色”吗?比纸上写的生动一百倍!
拿着食堂活动的反馈照片和留言(好多人写小纸条说好玩、还想参加),我撸起袖子开始憋正式计划。这回思路贼清楚:
我把这份贼朴实的计划拿给头儿看。开头他有点皱眉:“这……会不会太简单了?感觉不够‘高大上’。”
我直接把手机里食堂活动的视频怼过去:“头儿您看,大家笑得多开心!王师傅(一个平时特闷的老员工)都主动表演怎么用一根葱做小葱饼了!小李和财务的陈姐聊得可热乎,后面工作对接都顺了不少!”
我接着说:“高大上是做给别人看的,这些笑模样和热乎劲儿,才是咱自己的‘特色’。而且这东西投入小,大家都愿意参与,也真的有实际效果,比搞那些大型活动喊口号实在多了。”
头儿看着视频里老王僵硬但开心的笑脸,突然就乐了:“行!就按你这个‘土味特色’整!年底汇报材料,就放这些照片视频,比写一万字都强!”
计划批了,立刻动手:
踩的坑也贼真实:
就这么“土里土气”地搞了几个月,变化是实实在在的:
心得就一句话: 与其苦思冥想“创新特色”是个不如蹲下来看看同事们需要然后实打实做点让大家轻松一点、开心一点的小事。这些点滴积累下来的温度,才是最硬核、最有生命力的“特色”!那些大词儿?让它们待在报告里好了!大家脸上的笑,可比纸上的字值钱多了!
(对了,友情提醒:千万别指望一次活动就翻天覆地,小步快跑,边做边调,遇到小坑太正常,翻个白眼继续整。只要大家觉得这事有点儿意思,值得浪费一点点午休时间,那就成了一大半!)
admin@youweb.com
扫一扫,添加微信
Copyright © 2025 太原陇鼎网站建设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:吉ICP备2024014732号-1